乡村特产网元宇宙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亿元,萧县做对了什么? | |
今年以来,安徽萧县277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05亿元,村均收入37.92万元,同比增长81.09%。那么,萧县在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中究竟做对了什么? 萧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冰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近年来,萧县坚持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多维发力、靶向施策,打好因村施策、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组合拳,厚实村集体“家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盘活“沉睡”土地,共享发展红利 “小田”变“大田”。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建立土地“阶梯化”定价机制,采取固定收益、保底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推动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截至目前,全县254个村(社区)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集约土地面积达33万亩,实现土地“百亩成方、千亩连片”。 “散耕”变“精耕”。印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操作实务五十条》,构建“村集体+服务组织+农户”“三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完善“全链条式托管”“半链条式托管”“自主经营”等多元经营办法,实现土地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运营。 “致富”变“共富”。坚持“利为民所谋”,按照“民主决策、效益优先、同股同权、坚守底线”原则,明确收益分配范围及内容,制定分配比例、程序及时间节点,实现村集体和社员群众“双增收”。2023年,226个村(社区)分红1047.23万元,受惠群众近10万人。 精准“靶向”施策,村级抱团发展 发展“一村一业”。聚焦“七彩农业”特色品牌,鼓励96个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庄里镇四村联建“智慧农业”产业基地、大屯镇白山羊养殖基地、蘑菇基地等一批“土特产”项目建成投产,3个增收“好项目”入选全市2024年“强村兴农”优秀案例。 创新“一村一策”。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契机,推动143个村利用房前屋后“边角料”地块探索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土地租金+务工收入+收益分红”的模式,每年增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实现农家庭院“方寸地”变增收致富“聚宝盆”。 打造“一村一品”。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深度挖掘旅游经济、民宿经济、网红经济潜力,推出庄里镇尠沟“千年古银杏村”、白土镇费村“倒流河艺术村”、永堌镇许岗村“网红度假村”等特色旅游乡村,全国红色村丁里镇胜利社区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产业“生金”有道,发挥集体效益 选准产业“增实力”。扎实开展“百千万”工程和“六大提升行动”,谋划实施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中央和省市县扶持村项目32个。鼓励村级成立劳务类合作社42个,承接公路河道养护、绿化管护等农村公益性增收项目,年收益近500万元。 打响品牌“展魅力”。深入推进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白山羊、“阳光玫瑰”葡萄、胡萝卜、绿芦笋等一批乡村特产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阳光玫瑰”“春光”等获评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年会、长三角精品葡萄银奖。 树立典型“激活力”。编印《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2期,宣传“百万强村”典型案例20个,评出集体经济“先锋村”176个,全县“十佳致富带头人”5人,兑现激励奖314.74万元。举办2024年全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擂台赛”,10名村书记登台晒产业、比成效、谈经验,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 |
相关链接: (无) 面向省市区: 全国 面向市区县: 全部 最后更新: 2024-08-28 10:18:56 | 发 布 者: 奥特曼穿裤衩 联系电话: (无) 电子邮箱: (无) 浏览次数: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