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产网元宇宙 陕西如何打造“土特产”天花板? | |
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奶牛、奶山羊基地,全国纬度最高的茶产业基地……近年来,陕西把发展壮大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冬枣富了十里八乡 “站在小坡向东望,小坡一片新气象,万亩冬枣观光园,家家户户十几万,自古农民都种田,如今这里变公园,坐上火车看枣园,一路风景说不完。”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自编自演的顺口溜,道尽了大荔县冬枣产业的兴旺。 大荔县小坡村是一片盐碱地,曾经,这里种不出庄稼,土地流转要不上价格,村民们只能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2002年,小坡村开始尝试种植冬枣,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技术,冬枣种植一直未见起色。后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专家的指导下,农户们尝试搭棚种植,冬枣一结果就被全部收购。 为了复制小坡村的成功经验,大荔县委、县政府整合农业、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资源,投资在小坡村建设大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小坡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安仁镇、朝邑镇、范家镇、赵家渡,覆盖率达65%。同时,大荔县坚持把绿色、有机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品牌营销,全方位培植品牌、创树名牌,让“大荔冬枣”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致富产业。 大荔县万亩冬枣产业园(摄像:彭一鹏) 大荔县万亩冬枣示范园(摄像:彭一鹏) “国内5月至9月份上市的冬枣大部分都产自大荔,大荔冬枣皮薄香甜、核小肉脆,很受市场喜欢。”大荔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雷孟师介绍,目前,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42万亩,“大荔冬枣”品牌价值达53.68亿元,居全国鲜食枣类第一位。 “冬枣救了我们,富了我们。”这是大荔县小坡村村民王念红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大荔县冬枣相关企业及合作社300余家,建成冬枣销售中心8个、大中型保鲜冷库25座,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点1000处,直营窗口遍布40余个大中城市,远销泰国、俄罗斯、加拿大等海外市场,产品被指定为G20杭州峰会专供水果、外交礼品水果,2023年成功牵手杭州亚运会。 食用菌撑起千万大产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物。 在商洛市山阳县食用菌产业园的智能温控菇房内,一朵朵海鲜菇洁白如玉、饱满鲜嫩,它们经过数日的发酵与基料的滋养,将被运往各大城市。 朵朵海鲜菇洁白如玉 朵朵海鲜菇洁白如玉 食用菌产业是山阳县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山阳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把特色食用菌作为乡村振兴的首位农业产业,以高品质木耳、优质香菇和海鲜菇生产为重点,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从菌棒生产、培养、出菇到分拣、包装、出售,山阳县食用菌产业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保障消费者吃到安全可靠放心的食用菌。 “我们通过工厂化生产模式,一年四季都有可售食用菌。如今,食用菌日采收量可达25吨,海鲜菇的批发价可以卖到4-5元一斤,供不应求。”山阳县和丰阳光食用菌产业园技术总监黄国灿说。 技术支撑产业发展,山阳县投入研发资金5000万元,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为首席专家,与西农大、省微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合作,组建陕西珍馐食用菌研究院,建设菌种研发中心,努力抢占菌种主导权。 截至目前,山阳县共发展食用菌8060万袋,产量6623吨,产值4.27亿元。1.89万户农户镶嵌在食用菌产业链上,户均年增收1.2万元,培育木耳、元蘑、海鲜菇等品种9个,开发“酱大人”等系列产品,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红苹果用上高科技 全国每9个苹果就有1个产自延安,延安每3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洛川。洛川县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肥沃、保水,非常适合种植苹果。 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赶着毛驴,从外地运回200株苹果苗试种,自此,洛川开启了种植苹果的历史。 目前,洛川县苹果种植面积53万亩,95%的农民从事苹果生产,苹果产业收入占到果农总收入的95%以上。 走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一大批“土特产”绽放出蓬勃生机,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乡村特产网元宇宙:https://xctcwyyz.com/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 |
相关链接: (无) 面向省市区: 全国 面向市区县: 全部 最后更新: 2023-09-21 17:11:50 | 发 布 者: 阿三倒萨是否 联系电话: (无) 电子邮箱: (无) 浏览次数: 129 |